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教材|

砖题库直播职位库文库题库阅读|

微博微信QQ群问答师资

020-61136179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广东人事考试 >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学科 > 教育活动组织

教育活动组织

2015-09-23 14:47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jsks.html 作者:广东华图 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教育活动组织

幼儿园语言教育

第一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语吾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化。幼儿所要达到的语言教育总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不同年龄幼儿身上,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一)谈话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其目标主要有:

1.帮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能;

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

(二)讲述活动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语言表述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其目标主要有:

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能力;

3.帮助幼儿掌握语言交流的情绪度、调节技能。

(三)听说游戏目标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主要有:

1.帮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

3.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锻炼幼儿迅速领悟语言规则的能力,迅速调动个人已有的语言经验编码的能力,以及迅速以符合规则要求的方式表达的能力。

(四)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帮助幼儿接近书面语言的教育过程,其目标主要有:

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

(五)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

1.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等体裁;
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
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
4.要求幼儿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

第二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

一、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1.谈话:谈话是人与人之间运用问答、对话的语言手段进行交往的一种基本能力。谈话在培养语言交际意识、情感、能力方面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幼儿园专门的谈话活动与日常谈话是有区别的。日常谈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谈话,是无预期目标和计划的谈话,具有自发性和随意性。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活动。

谈话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围绕主题交谈;(2)交流信息谈话;(3)分享经验谈话。

2.讲述:讲述是指运用完整的句子、连贯的语言,围绕一个主题描述事物,表达思想。讲述时运用的是独自语言,是比谈话更为复杂、周密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

讲述的主要内容有:(1)实物讲述和图片讲述;(2)排图讲述和情景讲述;(3)经验讲述。

3.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它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人手,围绕着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优美的艺术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情节。具体内容有:(1)聆听与感受文学作品;(2)朗诵与表现文学作品;(3)仿编与创作文学作品。

4.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是指儿童对简单的文字、图i画、标记等的阅读活动,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汉字,学习初步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早期的阅读是儿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理解口语与文字之间关系的重要经验。

具体的内容有:(1)前图书阅读经验;(2)前识字经验;(3)前书写经验。

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主要是利用学前儿童各种生活和学习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为儿童提供充分而又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第三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一、示范模仿法

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幼儿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二、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是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四、表演法

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五、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

第四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活动

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人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所展开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

(一)基本特征

1.围绕文学教育活动展开一系列活动。

例如:大班散文诗《秋天》系列活动,活动一,欣赏感知秋天的美丽景象及文学语言特色;活动二,折纸、粘贴、绘画等形式表现秋天的美丽景象;活动三,改编或仿编《秋天》,加深儿童对作品的理解。

2.整合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

例如:《小熊开商店》中,小熊开了一个鞋店,却总是关门,原来小熊的鞋店中总是缺乏顾客需要的鞋。大象穿大鞋,老鼠穿小鞋,小兔子穿四只鞋,蜘蛛穿八只鞋,而蜈蚣穿十六只鞋。在活动前要利用图片、幻灯等形式穿插进行科学教育,才能保证儿童全面、细致地理解作品内容。

3.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应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使幼儿在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等活动中,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与感受文学作品。

4.扩大幼儿自主活动的范围。在文学作品教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比较自由地进行讨论、操作表演等,在亲自操作实践、探索和想象创造中,达到对文学作品和文学语言准确、深刻的理解和感知。

(二)主要类型

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形式。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学习文学作品内容

教师要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本班儿童的实际水平以及活动环境与材料利用的便利与否,采取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有的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觉教育手段;有的采用录音、教师讲述和教具、玩具等辅助教育手段呈现作品内容;有的观看情景表演或哑剧来接近学习内容。

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可以围绕作品内容设计和组织几个相关的活动,如观察走访、观看动画片,组织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活动,采用绘画、纸工等艺术创作手法,引导儿童讨论、表达和表现文学作品内容。

3.迁移作品经验

在帮助儿童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儿童迁移作品的经验。因此,需要进一步组织与作品重点内容有关的操作、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向儿童提供一个将文学作品讲演迁移到生活中与儿童生活经验和体验有机结合的机会。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儿童扩展自己的想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象。在这一层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儿童学习续编故事,也可以让儿童仿编诗歌,还可以让儿童围绕文学作品内容想象讲述。

二、幼儿谈话活动

谈话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在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谈话具有独特的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功能。它根据一定的语言教育理论,一定的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将一部分语言教育理论、教育目标和内容以及任务付诸实施,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产生影响。

(一)基本特征

1.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儿童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熟悉度。话题应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如中班的谈话活动“我最喜欢的人”,这一类话题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往往比较感兴趣。同时,中心话题要能调动儿童参与谈话的积极性,对儿童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刺激性,如大班谈话活动“恐龙乐园”等。

2.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谈话所涉及的素材必须是儿童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取材于儿童参观、游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儿童的知识越丰富,谈话素材积累得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

3.注重谈话的多方交流

这一特征是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最主要的区别之一。讲述活动是发展儿童的独自语言,谈话活动则更注重于儿童的交往语言或对白语言,侧重于师生间、同伴间的信息交流与补充。

4.谈话的语境宽松自由

在谈话活动中,谈话的语境是比较宽松自由的。无论原有经验如何,儿童都可以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谈话活动中没有统一的答案和看法,也没有什么一致的讲述经验和思路。同时它不要求儿童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达。

5.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谈话,给儿童以平等的感觉,但是教师仍然需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有效地影响谈话活动的进程。教师的间接引导主要体现为: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儿童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儿童做隐性示范。

(二)主要类型

1.日常生活中的谈话

包括日常个别谈话、日常集体交谈。

2.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这类活动是教师制订一定的计划和教育活动方案,依据事先确定的话题,有目的地组织儿童进行。谈话的话题可以各式各样,凡是儿童熟悉的或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都可以加以选择。这些题目可由教师拟定,在大班也可以请儿童参与拟定。主要话题有:我最喜欢的……(人物、动物、玩具、图书、衣服等);我和周围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及同伴等);我和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春节、“三八”妇女节等);我参加的一些活动(春游、参观、访问、旅游、探亲访友等);周围环境的变化(花草树木、建筑物、道路、居住环境等)。

3.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活动形式。说其特殊,是由于它在话题形式、语言交往和教师的指导上都有其开放性的特点。

讨论活动的话题形式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同时讨论所涉及的事物应与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相符合,但对儿童来讲又有一定的难度。例如,讨论的话题是“假如你有一双翅膀,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讨论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语言交往活动。在讨论中,儿童可以就自己的观点去与他人进行充分的语言交往。儿童既要清晰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并进行分析、反驳或接纳,从而使语言交往延续下去。

教师的指导态度要开放。与讨论的问题相对应,教师对儿童提出的看法也应采用开放的态度。教师要将指导的重点转向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而对儿童的某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想法采取接纳和鼓励的态度。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谈话情境,引发谈话话题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2.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教师要指导儿童围绕中心话题大胆地与同伴交谈,同时要有意识地将语言能力较差和语言能力较强的儿童安排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促进,互相作用。

3.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

在儿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地交谈后,教师要适时地将儿童集中起来,以提问或启发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习新的谈话技能和谈话规则,掌握正确的谈话思路和方法。

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在通过逐层深入拓展儿童谈话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隐性示范向儿童提供谈话范例,帮助儿童掌握新的谈话经验,使儿童的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幼儿讲述活动

幼儿讲述活动是让幼儿凭借一定的讲述对象,在相对正式的语言环境中独自完成的语言表达活动。讲述活动以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一)基本特征

1.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与主要围绕已有经验进行交谈的谈话活动不同,讲述活动需要针对一些凭借物来开展。所谓凭借物,即儿童在活动中讲述的对象,这决定了儿童讲述的内容范围和指向,这里所说的凭借物主要是指讲述活动中教师为儿童准备的或儿童自己参与准备的(如图片、情景、实物等)。

2.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

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它要求儿童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所谓独自,就是需要说话的人独自构思和表达对某一方面内容的完整认识。它需要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能得到他人的理解。

3.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与宽松、自由的交谈不同,讲述活动为儿童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它不仅要求儿童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要求儿童能在集体面前用规范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讲述时儿童需要感知理解一定的凭借物,并借助对这一凭借物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构思组织自己的独白语言,从独立完整地编码到独立完整地发码,而且不同讲述内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逻辑顺序,这对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极高。

(二)主要类型

1.从讲述内容来分类

(1)叙事性讲述

即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叙事要求说清楚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为什么,并且要求说明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2)描述性讲述

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物体以及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描述出来。

(3)说明性讲述

即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用途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如讲述“我喜欢的玩具”,要求说明玩具是什么样的,什么材料做的,怎么玩法等。

 (4)议论性讲述

议论是讲道理或论是非。议论性讲述通过摆观点、摆事实来说明白己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

2.从凭借物的特点来分类

(1)看图讲述

看图讲述是教师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根据图片的运用和对儿童语言上的不同要求,可以分为描述性的看图讲述、创造性的看图讲述、排图讲述、拼图讲述和绘图讲述。

(2)实物讲述

实物讲述是以实物作为凭借物来帮助幼儿讲述的一种活动,具有真实可信的特点。实物包含真实的物品、玩具、教具、动植物、日常生活用品和外在的自然景物等等,指导幼儿感知理解实物并进行讲述时,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把握实物的特征。在观察中或观察后,要求幼儿将实物的基本特征、用途、使用的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清楚地描述出来。

(3)情景表演讲述

情景表演讲述是要求幼儿凭借对情景表演的观察与理解来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在某种情景表演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将表演中的情节、对话和内容较完整、连贯地表达出来。这种讲述包括真人表演的情景,用木偶表演的情景,真人与木偶共同表演的情景,或者是通过录像或计算机展示的一段情景。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这里所说的观察,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汲取信息,但也不排斥从其他感觉通道去获得认识。

案例

许多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境表演讲述,先让幼儿仔细看图,看实物,看表演理解讲述对象。而触摸实物讲述“神奇的口袋”,要求幼儿闭上眼睛从口袋里摸出一样物体,然后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特征,猜出物体名称并讲述物体。听录音讲述“夏天的池塘”,先让幼儿听一段录音,请幼儿分辨出录音中各种声响,如蝉、青蛙的叫声。通过听录音将各种声音联系起来,想象出夏天池塘的环境以及发生的事情。这是从听觉途径去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

2.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在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这一步骤的活动组织,要求教师尽量放开让幼儿自由地讲述,给他们以充分的机会,实践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组织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的方式可分为集体讲述、分小组讲述和个别交流三种。

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新的讲述经验主要是指讲述的思路和讲述的方式。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应考虑上次活动的重点、解决的问题、达到目的情况,以便在此基础上向幼儿提供新的讲述经验。

4.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讲述活动中,仅仅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幼儿实际操练新经验的机会,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得这些经验。

四、幼儿听说游戏活动

听说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它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幼儿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并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活动的目标是以培养儿童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听和说的理解与表达方面。

(一)基本特征

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教师通过对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将近阶段的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听说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中。

2.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教师在设计听说游戏时,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内容,并将本次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可能是竞赛性质的,也可能是非竞赛性质的。当儿童参与听说游戏时,他们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并在活动中锻炼听说能力。

3.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听说游戏活动兼有游戏和活动双重性质,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具有从活动人手,逐步扩大游戏成分的特征。

 (二)主要类型

1.语音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是以练习儿童正确发音,提高儿童辨音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2.词汇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为目的。

3.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主要让幼儿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

4.描述练习的游戏

这类游戏以训练儿童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儿童兴趣。

2.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4.儿童自主游戏。

五、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是以幼儿自身经验为基础,在适当情景中,通过幼儿对文字、符号、标记、图片、影像等材料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对于幼儿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活动。它不是单纯的看书、识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结构相对完整、体系相对独立、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根据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为幼儿提供的早期阅读内容包含三个方面的阅读经验,即前图书阅读的经验、前识字经验、前书写经验。

(一)基本特征

1.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需要丰富的阅读环境

在早期阅读中,教师应为儿童创设丰富的阅读物质环境,包括为儿童提供阅读的时问和空间;同时,还要为儿童创设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以帮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中,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2.早期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相连

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还要将图书的主要意思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儿童可以边看边说,也可以在看完之后把图书的大意讲述出来。讲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儿童可以独自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小组、集体中讲述;可以一个人讲述一本图书,也可以由两三个儿童共同讲述一本图书。

3.早期阅读活动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早期阅读是一种整合性教育,它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应与语言教育活动、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二)主要类型

1.阅读区活动

阅读区应设在活动室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应设有便于儿童取放书籍的书橱或书架。阅读区有以下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图书,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作准备;培养儿重对图书的兴趣。

教师在指导阅读区活动时应注意:阅读区活动应建立必要的规则;要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有计划的早期阅读活动

这种阅读活动一般以分组形式进行,一组儿童与教师一起参加本次活动,另一组儿童则进行与本次阅读活动内容相关的活动,如绘画图书中的人物形象或进行涂色等。分组可以使每个儿童都有表现的机会,也有利于教师观察、指导儿童的阅读行为表现。

(三)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教师在指导这个阶段活动时应注意:第一,阅读前准备性活动只是为正式阅读作好铺垫,它并不能代替正式的阅读活动。因此,不要让幼儿对图书的内容过于熟悉,否则儿童在正式阅读时就会对图书失去兴趣,影响正式阅读活动的质量;第二,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儿童从头到尾翻看图书一两遍,或让他们边看边讲述图书的内容;第三,对儿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提示。

2.儿童自由阅读

阅读活动适合于个别化教学,因此每次阅读活动时儿童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是班级人数的一半以下,以便于教师对每个儿童的个别指导。
教师在指导这个阶段时应注意:第一,教师在指导时要用提问方式引导儿童的思路,使他们能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第二,在教师巡回指导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儿童的表现。

3.师生共同阅读

这个步骤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师生一起阅读,了解和理解图书大致内容;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图书内容。当幼儿对图书的主要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幼儿将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从而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

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这个阶段是儿童将所理解的图书内容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它是儿童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阶段,因此也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儿童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讲述,可以在集体中讲述,也可以同伴间合作讲述。

案例

幼儿园中班故事活动计划:生气猪上天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乐意为小动物动脑筋想办法,语言表达清楚完整。

3.知道生气不利于身心健康。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小猪、小猫、小兔、小狗)、自制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白)、“生气蛋糕”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利用录音激趣导入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听……(播放录音:小动物的笑声与生气虫的独白)

谁在笑呢?他们之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二)观察课件,理解故事

1.观察段一

提问:谁在草地上高兴地玩?他们的歌声、笑声传到了谁的耳朵里?生气虫非常爱生气,看到小动物们这么开心,心里很嫉妒。

提问:生气虫会想什么鬼主意让小动物们生气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教师过渡语:真有那么多令人生气的事情吗?让我们来看看谁上了生气虫的当。

2.观察段二

提问:谁上了生气虫的当?生气虫想了什么鬼主意让小猪上当?

教师小结:生气虫用生气面粉做了个生气蛋糕,他想让小动物们也整天生气,真是个可恶的家伙。

出示“生气蛋糕”,引导幼儿表演。教师引导语:瞧,这就是那个香喷喷的生气蛋糕,我们来演演这一段。(集体与个别结合)

i教师以旁白的形式指导幼儿的表演

li引导幼儿想象并表达角色的语言

IiI引导幼儿想象并表演角色的动作与表情

教师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会怎么样?(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生气的样子,‘教师可适当丰富幼儿语言,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气鼓鼓地”、“气得涨红了脸”、“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等”)

3.观察段三

提问:吃了生气蛋糕的小猪变成了什么?

小猪吃了生气蛋糕竟然成为了生气猪,瞧他的肚子气鼓鼓的,越气越大,像一只气球似的飞上了天。小伙伴是怎样救他的?成功了吗?结果呢?小动物们在天上会喊什么呀?(救命——)

教师提问:这下可怎么办呢?赶紧想个办法救救可怜的小动物们吧。(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并肯定幼儿的想法)

教师过渡语:小动物们听了你们的主意,自己也有了好办法。

4.观察段四

教师提问:瞧,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唱歌)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办法真灵,小猪一高兴,肚子里的气就慢慢消了。大家回到了草地上快乐地游戏,这可把生气虫气坏了,他“嗖”的一声飞上了天,再也下不来了。

(三)完整倾听故事

教师引导语:谁给这个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可选幼儿的题目),让我们完整地听听这个故事。

(四)迁移拓展

1.教师引导语:故事里的小动物动脑筋想办法战胜了可恶的生气虫。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生气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联系经验,师生共同谈谈生活体验)

教师小结语:万一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别人帮忙(如与别人谈谈,请别人出主意,听听音乐缓解情绪等)。多生气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我们要让自己天天开心,这样,生气虫就无机可乘,不会欺负我们了。

2.让我们听着音乐开心起来吧!(师生跟着音乐跳起来)

3.我们回到教室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出来吧!

附故事:

生气猪上天

小兔、小狗、小猫和小猪是好朋友,他们在草地上又唱又跳,玩得真高兴。他们的歌声、笑声传到了地下的生气虫耳朵里。生气虫握着拳头说:“哼,我一定要让你们高兴不起来。”生气虫一边生气,一边做生气蛋糕,嘴里还不停地念着:“吧唧嘿,变生气,吧唧嘿,变生气。”生气虫把生气蛋糕悄悄地放在草地上,躲在一边偷偷笑:一会儿,四个小傻瓜全变生气虫。四个好伙伴拿着渔网正准备去网鱼。“咦,一块蛋糕。”小猪说,“我们四个分着吃吧!”“不行,不行,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吃。”小兔、小狗和小猫都这么说。可话音未落,馋嘴的小猪已经吃下了一块生气蛋糕。呀,小猪的肚皮鼓起来了,像个皮球。原来吃了生气蛋糕,小猪爱生气了,气得涨红了脸,肚子都鼓了起来。小猪还在生气,肚皮还在变大,一阵风吹来,小猪飘了起来。三个小伙伴赶紧用渔网把小猪网住。“你们网住我干什么,我又不是鱼,你们这群傻瓜!”小猪尖叫着。小猪还在生气,肚皮还在变大,结果像气球似的飞了起来,还带着渔网和三个小伙伴。到了半空中,小猪害怕了,他忘了生气,一个劲地叫:“怎么办?怎么办?”小鸟飞来了,他用尖嘴啄小猪的肚皮。小猪被啄得好瘁,忍不住大笑起来。小猫说,“咱们一起唱歌吧,小猪听了歌一高兴就不生气了。”他们一起唱起来了:“嘿嘿啦,我们是快乐的小伙伴,上天入地在一起……”唱着,唱着,小猪肚皮里的气没了,他们慢慢地降落到地上。“嘿嘿啦,嘿嘿啦……”四个小伙伴又高兴地在一起玩了。生气虫气得“嗖”一下,像火箭一样窜上天去,再也下不来了。

章末小结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下知识点:

1.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2.幼儿园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幼儿园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化。幼儿所要达到的语言教育总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不同年龄幼儿身上,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谈话活动目标、讲述活动目标、听说游戏目标、早期阅读活动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4.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谈话、讲述、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和早期阅读;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主要是利用学前儿童各种生活和学习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为儿童提供充分而又广泛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5.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

6.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人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所展开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

7.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1)围绕文学教育活动展开一系列活动。  (2)整合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

(3)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4)扩大幼儿自主活动的范围。

 

8.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类型: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形式。

9.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层次:学习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体验作品经验;迁移作品经验;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10.谈话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的活动。

11.谈话活动的基本特征:

(1)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2)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3)注

重谈话的多方交流;(4)谈话的语境宽松自由;(5)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12.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

(1)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日常个别谈话、日常集体交谈。(2)有计划的谈话活动。(3)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13.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3)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

(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14.幼儿讲述活动是让幼儿凭借一定的讲述对象,在相对正式的语言环境中独自完成的语言表达活动。讲述活动以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15.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1)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2)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自语言;(3)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16.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从讲述内容来分可分为叙事性讲述、描述性讲述、说明性讲述、议论性讲述;从凭借物的特点来分可分为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

17.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讲述;(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4)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18.幼儿听说游戏活动:听说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它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幼儿参与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并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

19.听说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2)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3)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20.听说游戏活动的主要类型:语音练习的游戏、词汇练习的游戏、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和描述练习的游戏。

21.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儿童兴趣;

(2)交代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3)教师指导儿童游戏;

(4)儿童自主游戏。

22.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是以幼儿自身经验为基础,在适当情景中,通过幼儿对文字、符号、标记、图片、影像等材料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对幼儿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活动。

23.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1)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需要丰富的阅读环境;(2)早期阅读活动与讲述活动紧密相连;(3)早期阅读活动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24.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类型:(1)阅读区活动;(2)有计划的早期阅读活动。

25.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2)儿童自由阅读;(3)师生共同阅读;(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概念

幼儿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而言,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周围环境的交往和互动技能,以便更好地实现社会化的教育。

在幼儿园阶段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和陶冶幼儿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使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习得社会交往技能等。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以上5条目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

2.社会环境;

3.社会行为规范。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分类目标

1.人际关系

(1)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性,以及最基本的自我控制和应变的能力。

(2)逐渐了解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同情、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激发幼儿初步的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的情感。

(3)积极地同他人交往,并培养幼儿合作、交往、分享、谦让等方面的基本社会技能。

(4)初步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使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初步产生对集体的关心、喜欢之情。

(5)培养幼儿的诚挚、勇敢、守纪律等基本品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

(1)了解家庭、幼儿园,初步认识主要的生活机构和设施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主要自然景观,初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初步了解自己所在地的名称。

(4)感知我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初步了解我国几个主要的民族及几个主要的风景名胜区。

(5)初步了解重大的节日和重大的社会事件。

(6)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民族,激发幼儿爱和平的情感。

(7)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人文景观、文化精品和民间节日等。

(8)初步感受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发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3.社会行为规范

(1)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规则,初步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公共交通规则。

(3)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

(4)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5)初步懂得要保护环境。

(6)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劳动的情感。

(7)初步懂得正确与错误,培养幼儿初步的是非观念。

第二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纲要》中对社会领域的内容要求

通过对《纲要(试行)》的分析,社会领域课程内容大致地、相对地可以划分为四个板块: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社会文化。

(一)人际关系

1.自己

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体验。

2.同伴及同伴交往

同伴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同伴的外貌特征;同伴的爱好;同伴的优点和缺点;与同伴愉快地从事共同的活动;与同伴友好地讨论和商量事情;同伴间轮流游戏,阅读,玩玩具;同伴间分享食品、玩具、图书及高兴的事;关心有困难的同伴或比自己小的同伴;能用礼貌的语言与同伴交谈,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话;与同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会讲道理,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会帮助同伴改正缺点。

3.集体

自己所在的小组、班级及幼儿园的名称;小组成员的姓名、性别及年龄;小组长及值日生的姓名及职责;小组经常进行的集体活动;自己小组的优点和不足;班级的环境特点;幼儿园的环境特点;幼儿园其他班级的名称;幼儿园里工作人员的称呼以及他(她)们的活动。能适应集体的生活,乐于与人交往。

(二)社会环境

1.家庭

家庭的住址、电话;有关自我安全保护的知识;家里主要的生活用品、娱乐工具和学习用品;家庭成员与自己、邻里的关系。

2.幼儿园

幼儿园的名称、地址;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集体活动的基本规范;自己的班级和小组,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

3.社区

社会主要机构(如银行、商店、邮局、政府部门、消防站、体育馆文化站、图书馆、农贸市场、学校、敬老院等)的名称、工作人员、主要活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社区的交通设施,包括码头、桥梁、车站等。

4.行政区划

所在省(市)、区(县)、街道(乡、镇)、街(村)的名称,家庭和幼儿园的门牌号。

5.祖国

国名、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我国的人种特征;主要的民族,如汉、藏、蒙、维吾尔、回、满族等;一些主要的风景名胜,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一些主要的特产,如茶叶、文房四宝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等。

6.世界知识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有关世界和平的最粗浅的知识。

7.重大节日和重大社会事件

知道一些重大节日的名称、时间、意义及庆祝方式,如元旦、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以及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及其影响,如抗洪救灾,大型运动会等。

 (三)社会行为规范

1.公共规则

公共惜物规则,如爱护公共财物,节约粮食和水电,保护植物、动物及环境等;公共卫生规则,如不随地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等;公共交通规则,如走人行道,看红绿灯等。

2.集体规则

集体活动的一般规则,如服从集体意见,遵守集体指令,愿为集体服务等;学校活动规则,如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会同他人合作,勇于发表意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等。

3.交往规则

使用礼貌用语;对老师、长辈行鞠躬礼;礼貌待客,礼貌做客;注意倾听他人说话,不无故打断他人说话,会合作和谦让。

 4.基本道德准则

知道别人的和集体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能分清是非;诚实,守信;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四)社会文化

1.社区人文景观

所在社区著名人文景观的名称、特征及有关的故事、传说。

2.民间节日

一些重要的民间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它们的名称、时间、主要特点。

3.民间艺术

本地的一些主要工艺品,它们的名称、用材及简单的制作方法;本地的一些天然工艺品;本地主要的地方剧种;一些健康有益的民间歌谣、故事等。

4.文化精品

本民族的文字,中国书法;我国的1—2个主要剧种;有关中国民乐、国画等方面最基础的知识。

5.世界文化

世界主要著名文化胜地,如敦煌莫高窟、金字塔、凡尔赛宫等;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艺术形式,如油画、雕塑等;世界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等。

以上四方面内容,大部分被系统组织在社会教育课程中,也有一部分渗透在语言、音乐、美术等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中。

二、选择和组织社会教育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1.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由近趋远的原则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首先应从幼儿生活周围的知识开始,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易于幼儿理解的内容,挖掘其教育价值,逐步向四周延伸和扩展,以保证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相应的经验支持。

2.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原则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安排应从比较简单容易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幼儿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些内容应该安排在最后。如了解与自己有关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大致遵循这样一个顺序:父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亲属及其他伦理关系。

3.渗透性原则

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因此,凡是有利于达到增进幼儿社会认知,培养社会情感,促使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目标的,均可以被看做社会教育的内容。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渗透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学习之中,互相结合,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整体的影响。做到正规社会课程内容与非正规课程内容协调一致,显性社会课程和潜在的社会课程内容协调一致。

同时,选择和组织的教育内容还要做到具有时代感,即使是民族传统化方面的内容,也要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去挖掘其积极意义,使之符合现代先进的价值观。总之,所选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发展价值,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包括一般的教育方法和专门的教育方法。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语言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1.讲解法

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明辨是非,懂得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法是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的方法,无论是幼儿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还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社会文化的吸取,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浅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引导。

2.谈话法

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谈话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借助恰当的问题,帮助幼儿分析、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谈话法中幼儿的提问与回答是其真实思想活动的反映,有利于教师把握其思想实质。

3.讨论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懂得不同的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使用时应注意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简单评价,鼓励幼儿对问题以及其他幼儿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结束时,教师简明阐述正确的观点,引导幼儿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小结。

(二)直观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1.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情境表演,引导幼儿对其中隐含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白社会规范。展示给幼儿的情景可以是图片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的情景。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增进幼儿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强活动的效果。

2.参观法

即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与其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教育。

(三)行为练习法

即组织幼儿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进行实践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幼儿明白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和巩固幼儿的社会行为习惯。

运用行为练习法时要注意,教师要让幼儿明确行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练习的内容应是幼儿可以接受的,做到循序渐进;行为练习的要求应前后一致,长期坚持以便幼儿能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活动中应给每个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时间不宜太仓促,要让幼儿真正在练习中体验到快乐,达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

(四)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符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从而使幼儿受到教育。行为评价法可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使用纵向评价并且及时评价。

(五)陶冶法

陶冶法主要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它包括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法。

1.环境陶冶法

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社会化培养。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事物、问题尚未形成积极稳定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外部环境的熏陶,并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社会性情感、社会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陶冶。

2.艺术感染法

即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激发幼儿的情感,并使之化为行动的一种教育方法。艺术感染法主要运用于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中,因为社会文化中的人文景观、文化精品、优秀的艺术作品等本身就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幼儿在学习、观赏中获得了直接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社会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一)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它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法。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即教师创设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三)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指幼儿通过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幼儿即刻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可以激励将隐藏在内心的行为倾向变为外部的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对行为模式的模仿,改变、消除或强化个体原有的行为模式。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正确选择与灵活运用,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有效地实现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第四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指导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通过具体的社会教育活动来实现的。社会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专门组织的社会活动,更多的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社会教育等。

一、专门的社会教育

幼儿园中专门的社会教育,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育任务、完成教育内容而精心设计的一切社会教育活动。

 (一)集体教育活动

教师围绕某一社会教育的内容,从目标的制定、活动的准备、教学的过程整体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注意:

1.分析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考虑活动环节,确定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

3.考虑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内容,可运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社会认知方面的内容,可以用讲解、讨论、谈话、参观等方法;如果是社会情感方面的内容,可以用陶冶法、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等;如果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内容,可以用行为训练法、观察学习法等。

4.提问。教师的提问要精练,而且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导向性,以真正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

(二)参观和实践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观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文化名胜和社会设施,能够加深幼儿的认识,萌发幼儿对社会和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

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是专门的社会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一)日常生活活动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渗透进社会教育的要求。例如,在盥洗室时,教育幼儿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二)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语言、科学、数学、音乐、美术等教育教学活动都存在着进行社会教育的契机。例如,在学习诗歌《梳子》时,除了感受诗歌的优美情境,还可以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寻找舞伴合作,体验共同舞蹈的快乐。

 (三)角色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乐于从事的活动。所有的游戏活动都有可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但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

(四)环境

“环境是第三位教师”。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诱发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例如,教师在美工区放一个废纸篓,这个废纸篓就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的作用,而不必教师三令五申地宣讲不随地扔垃圾的道理。又由于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效果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为实在。

章末小结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到了以下知识点:

1.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而言,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周围环境的交往和互动技能,以便更好地实现社会化的教育。

2.幼儿园社会领域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3.社会教育课程内容大致地、相对地可以划分为四个板块: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社会文化。

4.选择和组织社会教育内容遵循的原则: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由近趋远的原则;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原则;渗透性原则。

5.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包括一般的教育方法和专门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有语言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包括:

(1)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即教师创设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3)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指幼儿通过模式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法。

6.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分为专门的社会教育和渗透在其他活动中的社会教育。
幼儿园中专门的社会教育,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育任务、完成教育内容而精心设计的一切社会教育活动。包括集体教育活动、参观和实践活动。

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是专门的社会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潜移默化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角色游戏和环境。

案例

附幼儿园社会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开心枕(中班)

活动目标:

1.体会“开心枕”的含义并愿意尝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通过故事欣赏、游戏活动感受情感的传递与感染力。

3.·匿得关心别人,分享快乐的事。

活动准备:

1.抱枕一个。

2.幼儿用书《开心枕》。

活动过程:

一、玩“传抱枕”的游戏

1.请所有的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坐。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①边念儿歌边传抱枕:我喜欢你,和你在一起,抱抱的感觉真是好!

②当儿歌停止的时候,手持开心枕的幼儿要与大家分享一件开心的事。

2.大家一起玩游戏。

二、与幼儿一起打开幼儿用书,阅读开心枕的故事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刚才大家在一起传抱枕时开心吗?是谁带给我们喜悦?认识乐先生和乐小姐。

2.共同阅读。边阅读边自然地进行交谈:

——乐先生和乐小姐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法宝?

——你觉得自己需要“开心枕”吗?什么时候需要?

——如果你有了“开心枕”,会做什么事?

(教师注意引领幼儿将班上最近发生的事讲述出来,教师用笔记录在海报上)

三、再次玩玩“传抱枕”的游戏

游戏时请幼儿观看海报,说说班上开心、不开心的事。说到不开心的事时,教师引导幼儿说:假如我是……,我就不生气啦!

学习经验延伸:

1.“传抱枕”的游戏可以隔2—3天进行一次,在游戏中通过彼此语言的交流了解让同伴高兴的或生气的是些什么动作或语言。

2.逐渐在游戏中引进“出气包”,让幼儿不高兴时捶捶“出气包”。

整合教育活动模式

一、概

“整合”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各要素整体协调,互相渗透,并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提供“整合”的课程,就是将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多方面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通互补,以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幼教界逐步认识到“整合”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意义,给幼儿提供“整合”的课程成为了国际国内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方面教育内容“相互渗透”,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念的导向。

二、整合教育活动模式的特点

1.整合是教育目标的整合。纲要中把教育目标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及艺术五个方面。整合教育活动把五领域的教育目标进行了多领域、有机的、整体的规划,并将五领域目标与幼儿的八种智能发展对应起来,从总体教育目标到现实的活动目标是一个“整合——分解——整合”的过程。

2.整合是教育内容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的土要表现,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整合。幼儿教育的整合最终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整合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是以目标的整合为前提的。

3.整合是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中蕴涵了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整合教育活动将幼儿园、家庭及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地加以运用,并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

4.整合是教育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体现在整合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

5.整合是实现幼儿发展的整合。幼儿发展的整合是幼儿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他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实现了发展的整合,才能促进幼儿整体的发展。整合教育活动的初衷就是要在考虑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去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领域,并提供适应他们需要的经验内容。

三、整合教育的前提

领域整合研究的前提是要对各领域的基本教育规律有所掌握。要很好地实现这个教育整合的理想,必须大大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

案例

附:幼儿园整合活动

小蛇多多(中班)

案例背景及设计意图:

故事《小蛇多多》是一篇富有童趣、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它以小蛇多多看见各种水果为线索,引出了故事的主题,将秋天的多种水果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尝试将语言与艺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设计美观、形象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物品,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话,设置生动有趣的情节,使幼儿直接感知形象,描述形象,制作形象,从而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独特性、变通性。同时鼓励幼儿愉快地表演故事,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欲望,使其体验艺术创造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几种水果的味道,知道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吃。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用已掌握的搓、团圆、捏、压印等技能,制作出故事中出现的形象。

3.活动中能大胆创作,充分想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欲望及动手能力等。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蛇多多》,幼儿对秋天的水果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2.小蛇、蝴蝶、香蕉、葡萄、苹果、西瓜的图卡若干。

3.人手一份泥巴,各种废旧材料:梳子、纽扣、瓶盖、牙签、枝条等。

活动过程:

一、语言活动——理解故事内容

1.师:美丽的秋天到了,小蛇多多想到外面去玩,于是它和妈妈打了个招呼。(导入故事情节,播放多媒体课件)

2.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这一环节在应用了电教媒体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各种感官,让幼儿脑、眼、耳、手、口并用,使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言语等器官的相互联合,在想想、看看、听听、说说中学会运用语言)

3.完整欣赏故事,表演故事情节。(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小蛇多多和小蝴蝶真有趣,让我们再来听听故事,学学它们的样子。(引导幼儿随音乐做一些模仿动作)

讨论:如果你看见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你怎么做呢?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我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孩子们对故事的情节加深了印象,为下面的手工制作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引导幼儿讨论角色分配以及道具的运用。

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艺术创作——故事中的形象

师:1.今天我们就用泥巴来制作故事中可爱的小蛇、苹果、香蕉、葡萄、西瓜、蝴蝶,做好以后,就用你的作品表演《小蛇多多》的故事,好吗?

2.讨论制作方法:

师:我们可以怎样制作这些东西呢?

幼儿讨论。

幼A:我用搓圆的方法制作圆圆的苹果,再用枝条做它的柄;

幼B:我用泥条盘成蝴蝶的翅膀,然后在它身体上装饰花纹(瓶盖、梳子、纽扣等);

幼C:我要用做绳子的方法制作小蛇多多的身体(幼儿演示做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就想出了它们的制作方法。今天我把你们收集的各种材料都带来了,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水果上的花纹,小动物的眼镜,让我们来制作吧!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我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利用自己的作品,边摆弄边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幼儿拿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心情无比的快乐,个个滔滔不绝地讲起故事的内容,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等有了很大的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活动设计新颖,别具匠心,整个活动气氛浓厚,每个幼儿都被活动创设的情境所吸引,孩子们自由地表现内心感受,同时不断从同伴处获取更多的信息,产生灵感,并大胆、有创意地表达。在制作过程中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与创造,接纳孩子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

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提到的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的整体观念导向,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艺术、科学等多方面内容。

章末小结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下知识点:

1.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提供“整合”的课程,就是将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多方面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通互补,以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

2.整合教育活动模式的特点:整合是教育目标的整合,整合是教育内容的整合;整合是教育资源的整合;整合是教育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整合是实现幼儿发展的整合。

3.整合教育的前提。领域整合研究的前提是要对各领域的基本教育规律有所掌握,要很好地实现这个教育整合的理想,必须大大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

拓展阅读

教育部教育司.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

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3:109—129.

 

模块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的体现
  B.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需要的
  C.幼儿社会性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D.幼儿园社会教育要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进行

2.在歌唱活动中,帮助幼儿清晰准确地表现内容和富于感染力地表达情感的方法,主要是(

)。

  A.倾听录音范唱
B.欣赏录像带中的优秀表演
C.倾听教师精湛的弹奏 
D教师正确的范唱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

2.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三、材料分析题

请为大班实验活动“挑战空隙”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目标,并对该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活动名称:科学——挑战空隙

活动准备:

蚕豆、核桃、米、托盘、塑料小碗、小勺、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托盘里都有些什么东西。

2.这些材料都混在了一起,要请小朋友来帮帮忙,用最快最好的方法把核桃、蚕豆、米分别装在托盘前面的三个小碗里。

3.提出要求:米又小又多,小朋友们在装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动作慢一些,不能把米撒在地上,因为米是粮食,可不能浪费。我也给小朋友提供了小勺,你需要用的时候,可以用小勺来舀米。

4.大家现在可以来试一试。

二、幼儿操作

1.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分好的呢?

2.你们都很能干,帮助我把材料都分开了,谢谢你们!下面我还要请小朋友再来帮个忙,想请小朋友把这三碗材料全部装进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行吗?下面请你们试一试吧!请小朋友记住自己杯子的号码,不要拿错哦!

三、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将三样材料全部装进容器里

四、幼儿围坐成半圆形,交流经验

1.谁愿意来说说看,你刚才有没有把三样材料都放进杯子里,你是怎么放的,先放的什么,又放的什么,谁还想来说一说?

2.刚才好多小朋友都没有将三样材料全部装进去,实际上是能装进去的,我这儿就有一杯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装进去的,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他是怎么装进去的。

3.对比成功和不成功的杯子,发现空隙。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杯子里的材料是怎么放的,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PPT,小结。

4.师幼共同讨论填满空隙的方法。

除了将小空隙都用起来,还要有好的方法才可以将三样材料都装进去,你们用到哪些方法呢?

五、幼儿搬椅子回桌边,第三次操作

1.下面再请大家试一次,看看这一次可不可以把三样材料都装进杯子里。

2.请完成的小朋友将装满的杯子放在前面的小桌上,并将小碗、托盘收好。

六、播放视频,教师小结

1.杯子大小还是一样的没有变化,装的东西变多了,这种方法就是什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用到这种方法,叫做合理利用空间。你听过吗?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合理地安排利用空间的呢?举个例子吧。

2.其实我也带来了两段视频,讲的就是合理利用空间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结束:今天我们知道了空隙,会将小空隙用起来,让空间变大,回家以后,仔细看看你们家里还有哪些空间是可以再用起来的,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你们的家变得更舒服一些。

四、活动设计题

1.设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大班绘画“郊游”。

2.请根据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设计和组织要求,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题,设计一个大班的语言教育活动。

活动设计要求:

1.活动目标要全面,符合大班幼儿发展特点,目标表达要明确;

2.活动过程结构完整,体现领域活动的设计组织思路;

3.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大班故事:

猜猜我有多爱你

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它紧紧抓着大兔子的长耳朵,它要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

“噢!我大概猜不出来。”大兔子笑着说。

“我爱你这么多。”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

大兔子有一双更长的手臂,它张开来一比,说:“可是,我爱你这么多。”

小兔子动动右耳,想:嗯,这真的很多。

“我爱你,像我举的这么高,高得不能再高。”小兔子说,双臂用力往上撑举。

“我爱你,像我举的这么高,高得不能再高。”大兔子也说。

这真的很高,小兔子想:希望我的手臂可以像大兔子一样。

小兔子又有个好主意。它把脚顶在树干上倒立起来了。它说:“我爱你到我的脚趾头这么多。”

大兔子一把抓起小兔子的手,将它抛起来,飞得比它的头还高,说:“我爱你到你的脚趾头这么多。”

小兔子笑起来了,说:“我爱你,像我跳的这么高,不能再高。”它跳过来又跳过去。

大兔子笑着说:“可是,我爱你,像我跳的这么高,高得不能再高。”它往上一跳,耳朵都碰到树枝了。

跳得真高哇——小兔子想——真希望我也可以跳得像它一样高。

小兔子大叫:“我爱你,一直到过了小路,在远远的河那边。”

大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过了远远的小河,越过山的那一边。”

小兔子想,那真的好远。它揉揉红红的两眼,开始困了,想不出来了。它抬头看着树丛后面那一大片的黑夜,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比天空更远了。

大兔子轻轻抱起频频打着哈欠的小兔子,小兔子闭上了眼睛,在进入梦乡前,喃喃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

“噢!那么远。”大兔子说,“真的非常远,非常远。”

大兔子轻轻地把小兔子放到叶子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亲它,祝它晚安。

然后,大兔子躺在小兔子的旁边,小声地微笑着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二、简答题

1。启蒙性、生活性、可探索性、系统性。

2.保证幼儿足够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供足够的活动器械和活动内容,提供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活动前应向幼儿提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启发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和指导方式开展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注意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其他形式的身体锻炼活动的密切配合;保证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和卫生。

三、材料分析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空隙的,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空间。

2.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把所有材料全部装进容器里,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感受合理地安排空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评价(略)。

四、活动设计题

(略)

相关页面: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招考信息|报考指导|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更多关于广东人事考试,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广东人事考试招聘的信息,请关注广东人事考试

联系我们:(咨询热线)020-61136179/38989294/38677486   广东华图微信(微信号:gdhtgwy)

(编辑:广东华图)

实时情报

2017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